相关连接:

闲话口罩的卫生与保健功能(二)

 

《闲话口罩的卫生与保健功能(一)》

邢宇新

    口罩的卫生与保健功能人们早有认识。在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口罩,当时居住在古代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他们信仰琐罗亚斯德教,按照教规,他们对象征光明的火顶礼膜拜,并认为由身体排出的一切都是不清洁的。因此,在对火顶礼膜拜时,除了全身遮裹之外,还必须戴上口罩以遮盖嘴和鼻子,以避免不洁的气息触及"圣火"而违犯教规。其后,戴口罩的习惯也随着伊朗的拜火教在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并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口罩功能认识的深化,我们的祖先也认识到戴口罩对讲卫生和预防疾病的传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o波罗所著《马可o波罗行纪》载,我国元代皇帝在进食时,为了避免献食者的气息触及所食之物而使自己染病,令给自己献食的侍臣必须"皆用绢巾掩口鼻,使其气息不致触及食物。"这里使用的"绢巾"便是口罩的雏形,可见早在600多年前的元代,在宫廷里就有了以讲卫生为功能的口罩了。1895年,德国病理学家研究证明,病人伤口的感染同空气传染有关,他认为人们在谈话时唾沫会带菌而致伤口感染,经他建议,当时的医生、护士戴上了一种用纱布缝制的能掩住口鼻的罩具,可减少手术时伤口的感染渠道。从此,口罩在医护人员、食品卫生制作和销售人员以及食堂炊事员都约定俗成地戴着口罩工作,特别是食品生产制作和销售人员工作时是否戴口罩成为行业规范。环卫人员以及在尘埃较多的作业场所的工作人员也都要戴上口罩,口罩也从此列为劳保用品免费发给有关人员。在普通人群里,特别是在流行病流传的季节里,戴口罩的人也不少,它对预防疾病的传染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在空气中夹杂着大量的灰尘、细菌、病毒和各种有害的气体等,都有可能随着人的呼吸进入鼻、咽、气管和肺部,当人体抵抗力较弱时,可使人致病。戴上了口罩犹如给呼吸道设置了一道"屏障",使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使病毒和细菌不能进入人体;同时,戴口罩也可阻挡自己口、鼻里的细菌和病毒因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传染给别人,这也是一种社会公德;此外,戴口罩还可减少或防止尘埃对呼吸道的刺激,可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口罩既然是卫生与保健用品,如何选戴口罩也大有学问。选戴合适,可起到卫生与保健作用;选戴不当,则如同虚设。常用的口罩一般是用脱脂棉纱布折叠数层后缝制而成的,也有用非织造布制成的。据资料载,3层纱布的口罩只能阻挡70%~80%的细菌,6层纱布的口罩可阻挡90%以上的细菌,而8层纱布的口罩几乎可阻挡100%的细菌。为了戴上口罩后不至于太闷气,通常以选择6~8层为宜。采用非织造布模压成型的口罩可达到85%的过滤效率,对于粒径在4微米以上的尘粒,其阻尘效率可达到95%以上,而且在呼吸时不易产生纤维碎屑的沾染。对于医院手术室使用的口罩,则多为夹层,中间夹层一般采用熔喷法生产的膨松的聚丙烯纤维网或充电极化纤维网,以增强以细菌的过滤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本栏目由北京纺织工程学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络中心联合主办
北京纺织在线 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