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帕趣史(1)》
邢宇新
手帕又称"手绢"、"手巾"。是纺织品中的一种小商品,供人们随身携带,用于擦手、脸的以纯棉单纱织制成的方形细薄织物,它既有实用价值,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又有特殊作用、含义和情趣。
手帕的历史悠久,据说人类最早使用的"手帕"是由原始时期生活在丛林中的原始人首创的,那时的"手帕"是缚在小木棍上·的一段豺尾,它具有扇子(扇凉风和驱蚊虫)与手帕的双重功能。在国外也有关于手帕渊源的另一种说法,传说在古埃及民间的手帕是用蒲草编织的,当挥汗不止时,用以拂拭;在炎炎烈日之下,人们也常用它速在头上以挡骄阳,因而具有挥汗和遮阳的功能。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手帕则是采用亚麻布制成的,当人们外出时常把它塞在腰带里作装饰品。手帕发展到17世纪时已开始进人宫廷,在法国尤甚。手帕做得十分精细别致,那时的宫廷显贵、名门望族乃至闺阁贵妇、名媛,所使用的手帕常以金箔薄片镶边,珍珠点缀其间,十分华贵。到了18世纪,手帕的变化更是多端万千,随着妇女涂脂抹粉盛行并已成为生活的习俗,手帕也随之发展成五彩缤纷的色彩。到了法王路易十六登基时(1774~1793年),手帕得到空前的发展,其形状更是五花八门,各随所欲,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法王皇后玛丽娅更是一位少见的折叠手帕的能手和收藏手帕的爱好者,她与手帕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手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传说,她在使用和折玩手帕中发现,正方形手帕最为方便和最具变化多端,在她的不断请求下,于是路易十六在1785年6月2日正式颁布敕令:"在朕整个王国领土内,手帕应是每一边的长度相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国王的敕令是最原始的"手帕标准"。在当时已成为领导世界服饰新潮流的法国很快将这种形状的手帕传遍了欧洲各国,从此奠定了当今普遍使用的手帕范型。
手帕虽小,但作用很大。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和饰品,成为服饰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其内涵不断得到外延,功能不断扩大。在美国,无花手帕象征着纯洁、质朴无华,因而最为流行,深受广大青年男女的青睐,他们喜欢把它作为爱情的礼物相互赠送,成为爱情的使者。英国人的民族气息甚浓,在社交场合,男士都是西装草履,一派绅士风度。西装三件套通常有16个口袋,上衣的两个下袋用来装轻软的东西,左胸上袋专插装饰性手帕。在西裤的右边后袋也是用来放手帕的,是专门用来擦手和脸的。当今,在重大的社交场合、喜庆宴席或大型文艺演出时,一些政界要人、贵宾和演员的西装上衣左胸上袋中也插有折叠得很规范的白色手帕,将手帕的一个小角露出袋口,当作流行的贴身装饰,七显得庄重、高雅,十分引人注目,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日本人喜欢动脑子、出怪点子,他们抓住了日本人的时间观念强,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的特点,于是有些地方在手帕上印有外语单词,以此代替外语单词卡片,从而增加了帮助学习的功能,对学习外语者,既方便携带,又便于随时复习,加深记忆和扩大外语的词汇量,深受青年学生和外语学习者的欢迎与青眯,并增加了手帕的消费量。在西班牙,制造商为了大量推销手帕,独出心裁地出版了一份名叫《手帕周报》的报纸,把每周重要的新闻印在手帕上,人们买到手帕后可以阅读新闻,读完新闻后,即可洗掉手帕上的字,还手帕以本来的面目,使《手帕周报》还原成为普通的实用手帕。在希腊,人们在外出散步时,总喜欢在白色的衬衫中夹一条手帕,表示有气派,这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习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