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连接:

西装与唐装在T型台上争艳(一)

 

西装与唐装在T型台上争艳(二)

邢宇新

    去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不仅表明了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而且也说明了中国国力的增强,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就是在这次APEC上海会议上,各国元首身穿中国的唐装,在全球引起了轰动,世界各国人民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中国还有这样的华丽、高雅的服装,不得不为之倾倒。于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全世界人民竞相购置唐装,以穿上唐装而自豪。瞬间,唐装成为世界服装史上的亮点。经这APEC上海峰会的推波助澜,再借马年春节的东风,唐装终于在全国形成了气候。在春节期间,各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联欢会、团拜会、以及走亲访友活动中,人们纷纷脱下了西装革履,换上了风流倜傥的织锦缎唐装,可以说处处是唐装的海洋,现在连婚庆喜事,大人小孩都以穿唐装为最时尚。唐装热的掀起,显示了中国人文化观念的成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外国人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老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和魅力,可看出现代文明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沟通与延伸。在古代文化中还有不少在今日仍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而在审美领域还有许多美的成分可以挖掘与被利用。

    有人说:"西装与唐装将在T型台上争艳"。笔者认为,西装与唐装各有优缺点,谁也代替不了谁,它们都会在世界服装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论西装》里所述:"大约中西服装哲学不同,西装意在表现人身形体,而中装意在遮盖身体"。西装为了表现"人身形体",靠的是厚厚的垫肩;而唐装肩部自然垂展,不加任何雕饰,整件衣裳全凭穿着者的风骨和气度撑着。梁实秋先生则偏爱唐装,他在《衣裳》里曾对西装和唐装进行过这样的比较:"中装有一件好处,舒适。中装像是变形虫,没有一定的形式,随着穿的人身体变。不像西装,肩膀上不用填麻布使你冒充宽肩膀,脖子上不用戴枷系索,裤子里面有的是'生存空间';而且冷暖平均,不像西装咽喉下面一块只是一层薄衬衣,容易着凉,裤子两边插手袋处却又厚至三层,特别郁热!"显然,梁先生对西装有所偏见。由此可见,由于西装和唐装属于中西两种服饰系列,又各有其特色和风格,从而人们对其认识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不管如何,它们都是服饰世界里的佼佼者。一般认为,在节假日或喜庆的日子里,穿上唐装更可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欢乐的气氛,而西装则适宜在社交、公务、宴席等场合穿着,可显示穿着者的绅士风度和严肃的氛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本栏目由北京纺织工程学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络中心联合主办
北京纺织在线 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