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污染的超临界CO2液体染色

邢声远

    随着全球性水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传统的采用水作为介质的印染工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种不用水作介质的无污染的超临界CO2染色新工艺出现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和不燃的气体,其比重是空气的1.5倍。分子呈直线型,两个氧原子分别在碳的两边,呈对称型分布,故不显极性,它的分子量虽大于水, 但沸点很低,常温下为气体。它的临界温度为31.1℃,加压易液化。由于其分子是非极性的,故液态的二氧化碳对极性物质的溶解能力极低,而对低极性和非极性物质却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二氧化碳对非极性或疏水性纤维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如果把二氧化碳置于封闭体系中升温和加压后,当温度和压力超过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31.1℃)和临界压力(7.39MPa )即超过临界点后, 则二氧化碳就转变为超临界流体状态。此时的二氧化碳便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在临界温度以上,不管如何加热,它也不能变为气体,同理,在临界压力下,即使加很大的压力也不能变为液体和固体。由于它不同于气体﹑液体和固体,故将这种液体状态称为超临界流体。处于超临界流体的 CO2和气体一样,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中,通过控制压力,可以达到和液体一样大小的密度(0.3-1g/cm3 以上),它对物体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比气体大得多,甚至比液体还要强,因此,超临界CO2 流体的许多性质不同于气体和液体,更不同于固体,这就是它的独特性质。超临界CO2流体的密度是气体的数百倍,接近于液体,但其粘度又和气体相等,它的扩散系数是气体的1%左右,但又比液体大数百倍,这就是溶解分散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物质易扩散﹑渗透能力强的原因所在。

    超临界 CO2 流体染色主要适用非离子类的难溶性分散染料,染色的纤维包括涤纶﹑锦纶﹑醋酸纤维,也曾研究用于丙纶和芳纶的染色,最近又有人在研究用于羊毛和棉等天然纤维的染色,其中最有前途的首推涤纶的染色。超临界CO2 流体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除了染色之外,还可用于织物的前处理与整理加工。

    采用超临界 CO2 染色是印染行业的重大突破,解决了多年难以解决的污染问题,具有以下的优点:(1)不用水,无废水污染,属于环保型的染整工艺;(2)染色结束后降低压力,CO2迅速气化,因而不需要进行染后烘干,既缩短了工艺流程,又节省了烘燥所需的能源;(3)上染速度快,匀染和透染性能好,染色的重现性极佳;(4)CO2本身无毒﹑无味﹑不燃,可重复使用;(5)染料可重复利用,染色时无需添加任何分散剂﹑匀染剂﹑缓冲剂等助剂,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染料利用率,而且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6)适用的纤维品种较广,一些维以染色的合成纤维(如丙纶﹑芳纶等)也可进行正常染色。但是,目前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染色还处于小批量试验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生产设备价格高,而且是高压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二是相适用的染料品种不够齐全,有关染色工艺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不管怎么说,它是环保型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染色工艺,代表了染整行业的发展方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本栏目由北京纺织工程学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络中心联合主办
北京纺织在线 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