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暖健身的远红外织物(二)》
邢声远
开发远红外织物所使用的远红外线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陶瓷物质,其中以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锆等金属氧化物性能最佳。在使用前,必须将这种远红外陶瓷破碎至粒径为数微米乃至1微米以下的微粉。如何使这种陶瓷微粉与纺织品结合成为远红外织物呢?目前,有两条技术工艺路线。其一是在后整理过程中进行,用远红外陶瓷微粉、粘合剂和助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后整理剂,然后对织物进行涂层和浸轧,使后整理剂均匀地涂布在纤维或织物上,经干燥、热处理,使远红外陶瓷微粉附着于织物的纱线之间以及纱线的纤维之间;其二是采用共混纺丝法,把远红外陶瓷微粉均匀地添加到纺丝原液中,纺出含有远红外陶瓷微粉的高聚物纤维。所用纤维基材有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丙烯醇类、聚丙烯腈和粘胶纤维等。
就纤维结构而言,除普通结构外,还包括中空纤维、异形纤维和复合纤维等。从远红外织物的远红外线放射性能、耐洗涤性和服用性来看,前者不如后者,因而化纤厂开发远红外纤维具有压倒的优势。日本在较长的时间内致力于远红外织物的开发,使其性能逐步提高,花样不断更新,一直保持着领先的水平。
近年来,远红外织物的开发又获得了新的进展。1994年,日本森下仁丹等五家公司共同开发成功含有物美价廉的海藻碳远红外纤维。采用特殊的工艺可将海藻碳化得到海藻碳,径粒可达到0.4微米,用共混纺丝法渗入到涤纶长丝内,制成远红外涤纶长丝。其织物在接近人体体温35°C情况下,能高效和地放射远红外线,放射率高达94%。当织物中含海藻碳纤维的用量达到15~30%时,就能获得充分的放射效果,而且海藻碳价格便宜,可降低远红外织物的成本。也有借助于玻璃纤维纺丝技术,采用氧化铝等陶瓷物质进行高温熔融纺丝,其后通过聚合物熔槽而包覆一层薄膜,从而提高了纤维的柔软性。在开发高档毛织物面料时,可在远红外毛织物后整理之前,采用苛性钠水溶液使毛纤维表面的鳞片膨润化,能有效地吸附远红外陶瓷微粉,当低温下鳞片恢复原状时,远红外陶瓷微粉被封入毛纤维内,从而提高了远红外毛织物的质量和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红外织物的保健功能特性,人们正在寻求与其他功能的复合技术,例如与蓄热保温织物和电热织物的功能相结合。蓄热保温织物是一类能吸收太阳光能的材料,可使波长2微米以下的高能光线转化为热量,它能更好地发挥远红外织物的保健功能。如日本东丽公司开发成功一种远红外织物,该织物是一种采用两种纤维的双层结构,其内层由远红外纤维织成,而外层则由蓄热保温纤维织成,这种织物具有优良的保健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电热织物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一般采用掺不锈钢纤维的纱线、涂层导电碳的纱线或导电聚合物纤维纱织造而成,以此作为远红外织物的热源,尤其适用于制作远红外电热毯等复合功能产品。
远红外织物是利用远红外放射线的特殊性能与织物服用性能相结合的保健性功能,除具有织物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医疗保健功能,满足了人们对健康与舒适的要求,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