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话"甲壳素"纤维
邢声远
利用虾皮蟹壳可加工成天然生物高分子---甲壳素,并可制成甲壳素纤维,
它是由N-乙酰-D-基葡萄糖1,4β结合而生成的壳多糖的一种,是氨基乙酸基置换纤维素葡萄糖残基中羟基的产物,其分子结构与纤维素的结构非常相似。在自然界中,甲壳素的年生物合成量在百亿吨以上。除了甲壳类动物以外,在昆虫类动物体和霉菌类细胞内也含有大量的甲壳素,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它兼有高等动物组织中胶原质和高等植物组织中的纤维素两者的生物功能,对动植物体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开发与利用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早在1811年,法国学者Bracont就发现甲壳质这种物质,称为Fungine(真菌)。1823年,Odier
等人从甲壳中得到了同样物质,并命名为CHITIN(不溶性甲壳质或甲壳素),CHITIN 经浓碱加热处理即脱去乙酰基生成CHITOSAN(脱乙酰甲壳质或壳聚糖)近十几年来,甲壳质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甲壳质化学。并已成为发展诸多高科技的新兴工业材料。日本水产株式会社于1968年就建立了第一个甲壳质实验加工厂,目前已发展到有60余家公司和科研单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自1977年第一次甲壳质国际会议后,发达国家对甲壳素的开发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国也于50年代开始对甲壳素的制备与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开发,从1958年开始了产业应用。我国具有很长的海岸线,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养殖业非常发达,甲壳资源十分丰富。据报道,仅大连地区每年收集到的虾皮﹑蟹壳可生产甲壳质就达1千吨以上。如以甲壳素纤维为突破口开发一系列成型材料,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喜人的。
甲壳素纤维的制取比较简单,将虾蟹甲壳粉碎后,先用3%~5%的盐酸水溶液浸泡,除去碳酸钙,接着用3%~5%的稀碱溶液浸泡除去蛋白质,可得到灰分在0.2%以下的甲壳素粉末。将粉末溶于氨基溶液,得到含有10%甲壳素的粘稠纺丝液。喷丝细流通过乙醇溶液即凝固成丝,一般为2.2~22tex的复丝,经水洗烘干就可得到无色而有光泽的甲壳素纤维。
甲壳素纤维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由于它对人体无害,无剌激,具有天然的生理活性,同时,因其分子内含有氨基,具有较强的吸附和螯合作用。在医用材料方面,甲壳素纤维从1970年开始以医用吸附性缝线和人工皮肤为先导进行的,它具有镇痛和消炎止血的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加快医疗速度,它还可用作创伤保护材料(如绷带﹑纱布﹑创可贴等)。在工业方面,可用于分离纯化﹑提纯中草药及纯化天然香料等;制成中空膜,还可用于发酵工业中的醇水分离净化﹑重金属离子的截留与回收等。在纺织行业,可用作印染助剂和涂料印花的成膜剂,还可将甲壳素提取液用于无甲醛织物整理剂。采用甲壳素纤维与棉﹑毛﹑化纤混纺织成的高级面料,具有坚挺﹑不皱不缩﹑色泽鲜艳﹑吸汗性能好,且不透色等特点。用它制成香烟过滤嘴,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以甲壳素纤维与超级淀粉吸水剂结合制成的妇女卫生巾﹑婴儿尿不湿等具有卫生和舒适的功效。随着研究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还可用于其它领域,甲壳素纤维不愧为当今高科技新材料中的一颗灿烂的新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