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宏观纺织

中国纺织工业的现实与未来

纺织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1998年为例,纺织工业企业达5万多户,总产值占全国工业的10.8%,工业增加值占8.8%,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的23.3%,净创汇占全国的70.6%,村以上独立核算企业职工人数为1300多万人,占全国工业职工人数的13.8%。

中国纺织工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化特徵

棉花、蚕丝、羊毛、兔毛、苎亚麻等天然纤维资源十分丰富,化学纤维的生产量和自给率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足,人均劳动成本处于较低水平,而劳动力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却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纺织工业现已形成拥有纤维、纺织、织造、染整、服装等上、中、下游衔接配套的产业体系,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出口产品以中档为主。中国纺织工业的区域结构,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以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为主要、中西部以初加工产品生产为主的互补性格局。

中国纺织工业在生产和出口方面赢得了世界第一的大国地位

目前,年纤维加工总量约占世界的1/4,棉纺、织造、毛纺、丝绸、服装、化纤的生产能力均为世界第一,出口创汇持续高速增长,最高年份达到455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13.7%,稳居全球第一。

中国纺织工业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和开放

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之一,鼓励非国有经济一直是中国纺织工业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国有经济在全国纺织工业的生产比重已降至不足1/5,而非国有经济增长日趋见旺,其中民营经济已接近生产总量的1/3,尤其是服装生产和经营领域,出类拨萃的企业基本上属于民营性质。

中国纺织工业在对外开放中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不断扩大出口同时,引进国外投资的规模也呈不断扩大势态。据初步统计,外商企业在中国纺织工业的投资现已占到全国纺织固定资产投资的1/4。

近两年,以杜邦、东丽、帝人、巴斯夫等为代表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不同程度地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投资,纷纷把对中国纺织领域投资纳入了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战略框架之中,这对中国纺织工业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益条件。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还取决于自身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自90年代起,中国纺织工业开始探索和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其中1998年启动的"压缩总量,调整结构"工程是这一工作的核心步骤。主要内容是:压缩1/4棉纺加工能力约1000万落后棉纺锭,关闭一批资不抵债或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减少企业富余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截止1999年底,全国累计压缩906万落后棉纺锭,分流安置116万人,国有纺织经济的战略性退出进一步取得实效,全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得到改观,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纺织工业的企业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为下一步中国纺织工业实现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世纪中国纺织工业面临着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

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纺织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地区)以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反映在技术装备、设计开发、产品质量、品种档次和对市场快速反应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中国纺织工业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因此,从21世纪开始,中国纺织工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产业升级,即紧密围绕染整、织造、纺纱、纤维、设计与开发等技术领域,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选择一批标志性的技术改造专案,重点扶持一批大中型优势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并通过企业自身改制和加强管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从而推动整个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最终实现由世界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化。

21世纪的中国纺织工业既有机会也有挑战

首先是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影响和形势,作为出口竞争力强、市场准入度高的中国纺织工业,一方面要利用在原料供给、加工能力、产业体系、劳动力成本及素质方面的比较优势,把中国入世可能给纺织工业带来的利好变为实际的经济利益,并争取将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有机结合,与世界纺织经济多层面连接起来,在国际市场尽显中国纺织之威风。

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WTO的保障机制,对可能遭受冲击的行业如印染、化纤、纺机实施必要的保护,当然最可靠的保护是不断提高这些行业的竞争能力,以有效防范外国同类产品进入可能带来的产业风险。

其次,积极参与国内西部大开发,尤其是西部纺织工业要抓住国家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而带来的纺织产品消费增长之机会,利用自身在天然纤维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改革和调整的步伐,把纺织工业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特色经济发展壮大。

应该指出的是,纺织工业毕竟是高度竞争性产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是赢得机会的关键,而目前西部纺织企业从市场意识、运行机制到竞争实力均与东部存在不小的差距,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国家西部大开发给纺织工业提供的机会,会不会更多的被东部甚至中部的纺织企业获得。对此,西部的纺织企业千万不能忽视这种来自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

21世纪的中国纺织工业充满希望

从宏观环境层面看,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纺织工业在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无论从发挥中国人多优势和解决劳动力就业,还是纺织产业资源的综合优势和对国内其他产业的带动性,纺织工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将继续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

二是中国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增长潜力堪称世界之最。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目前中国人均纤维消费仅为5.5公斤/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公斤左右,随着中国人均GDP水平提高,尤其达到1000美元之后,纤维消费也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

三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将会改善。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中国纺织工业进一步加快从贸易、投资到服务的全面开放步伐,并且按照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运作,政府对纺织工业的行政干预逐步减少,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调控将会加强,行业性仲介组织对纺织工业的服务和自律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现实和未来的中国纺织工业蕴孕的巨大生机和活力

这恰恰体现了纺织工业是永恒的产业之特徵。在此,预祝中国的纺织工业能够按照健康发展的轨道运行,在新世纪中实现世界纺织强国的目标,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纺织资讯网 TexWatch.com /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