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我国古代的织绫业

作者:陈朝志

我国的纺织业有着七千余年的文明史,但作为织缂染绣中的一员---绫,却起步较晚,是汉代才有的新品种。《释名.释采帛》解释绫的含义是:绫,凌也。其纹望之如冰凌之理也。通常称之为“斜纹凌”。汉代的绫一般以散花绫和几何纹绫为主饰。对此,著名的《西京杂记》还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绫出巨鹿(今河北琢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显(光妻),召入其弟,便作之。蒲桃锦三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机用一百二十蹑(踏杆),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

西汉出土的绫,十分珍贵,价比黄金,一匹绫可换五个奴婢。这种贵重的纺织品只有五侯才享受得起。如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只有对鸟纹绮,竟无绫。连长沙王都没有绫陪葬,可见汉绫之珍稀。到了三国时,陕西扶风籍纺织革新家马钧,思绫机之变,将六十蹑(踏杆)的旧绫机,革新为十二蹑。其奇之异变,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在花绫的技巧上有了新的发展,《晋书.卢志传》载:“众敬临还,献仙人纹绫一百匹。”

唐代的织绫业,则达到了高峰,织染署织纴之作中的第五(坊)就是绫作。至武则天垂拱(685-688)初年,织染署中的绫作有织绫锦巧儿365人。其中有专业绫匠83人。掖廷绫匠150人,内作巧儿42人。织出的花纹有盘龙、对凤、狮子、天马、孔雀、仙鹤、双胜等图案。唐代官府向民间颁布“禁大花绫等敕” 的禁令,可见当时民间也能织出精美的大型花绫,日本正仓院(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葡萄唐草文绯绫”列为国宝。

唐代诗人白居易《缭绫》诗赞越绫的精美:“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异彩奇花相隐映,倒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泽深,春衣一对值千金”。“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痛,札札千声不盈尺。”这首诗真实地记述了唐代缭绫花样之美,品质之精,织造之难,价值之贵。

北宋沿袭唐制,规定绫为官服之用。宋绫盛极一时,据称有21个州生产绫织物。《宋诗》载:全国绫得上供为四万四千九百匹。宋绫除了用于服饰外,还用作书画经卷的装潢封面。据《钧轩清闭路》记载:绫有碧鸾、白鸾、皂鸾、皂大花、碧花、姜牙、樗蒲、杂花盘雕、涛头水波纹、仙纹、重连、双雁、仿棋、白鹫等花纹图案。

古代绫织品的出土实物很丰富,如:1975年于福建黄升墓出土了:牡丹、芙蓉花绫、描金彩绘花绫。江苏金坛周禹墓出土了缠枝花绫、牡丹、山茶花绫、天竺花绫。江苏五进村前宋墓出土了梅竹异向绫等。宋夏银川西夏陵区出土了工字绫等,佐证了宋绫的花纹繁多和织工的精巧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