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名巧--马钧

作者:姚培建

马钧是公元三世纪三国时代的一位纺织机械革新家、发明家。他是陕西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人,出身贫苦,少年时没有太多的机会读书,常要为生活奔波。因此,他比较注意观察生活实际,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构造,他对一些机械原理,进行过刻苦钻研,努力创造革新,取得不少成就,在魏明帝(公元226-239年)时,被誉为天下之名巧。

我国是著名的丝绸之国,丝织业发展很早。西汉时,陈宝光妻创造了一种织绫的提花机,是120综,120蹑的(一综是一根经线,一根经线安装一个踏板叫蹑),效率很低,60天才能织一匹绫。到三国时,改进到60综,60蹑和50综,50蹑。

马钧感到这种绫机用起来还是费时费力,便锐意加以改革。他把60蹑、50蹑减为12蹑,用12根蹑控制60余片综,使织绫机提高了5倍的效率。特别是他发明了两蹑合控一综的“组合提综法”,其法不用综框,而用线各别牵吊经纱,然后按提经需要另外用线串起来。拉线使牵吊起相应的一组经纱,形成一个织口,这样,经纱便可以分为几百组到上千组,由几百到千余条线来控制。这些线便构成“花本”。用现代术语讲就是开口的程序。这时织工只管引经打纬,另由一挽花工坐在机顶按既定顺序依次拉线提经。花纹就可织得很大,用这种方法织出的花绫,花纹图案奇特,配置变化多样,织物表面具有立体感,景物生动逼真,光泽明暗相间,层次变化无穷,马钧的创造使当时魏国所产丝织物能与成都的蜀锦媲美。

马钧后来又制作了指南车,发明灌溉用的翻车(龙骨水车),后来又改进了诸葛亮的发石车等。人称马钧是“巧思绝世,变化百端”的发明家。他在指南车、龙骨水车中所运用的机械原理,外国要迟一千七八百年才开始使用。他的刻苦钻研,大胆革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