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再接再厉,继续前进。
1988年12月28日,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65人。张令慧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蔡乾汉作了"关于修订学会章程(草案)的说明"。代表们选出王兴华等66人为理事;讨论通过了"关于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修订学会章程(草案)的决议"和"倡议书"。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正璋﹑市科协党组书记王兆熊﹑市顾委常委﹑老领导宋﹑市纺织工业公司党委书记孙建勋﹑总经理徐青伟…等领导出席大会。会议选出常务理事17人。张令慧为理事长;蔡乾汉﹑屠仁溥﹑徐孝纯﹑卢荣亚﹑王福如为副理事长,王福如兼秘书长并决定聘请顾问名单。
学会五届理事会沿着四届理事会学术活动发展的好势头,继续前进,不断开辟新领域。其中效果明显的如: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系统工程棉纺工艺学"的研修班。共办四期,每期6天。参加学习的来自全国15个省区的学员22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科研单位或棉纺织厂的厂长,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有的已年近60岁。办班的目的是减少纱疵,这是当时全国棉纺织厂普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班邀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瞿建增高级工程师授课,由于内容针对性强,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各学员回到本单位后,积极实施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学会还向全国代发行了"系统工程棉纺工艺学"书7000余册。
1992年3月和10月举办了两期全国毛纺织产品设计培训班。(原来只拟办一期,第二期是应全国很多单位要求才举办的)。学员来自全国17个省﹑区,参加者达100多人。培训班的师资阵容强大。学会聘请了16位北京毛纺织工业各大企业中的以戴秀生同志为首的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全国最佳的毛纺织品设计师;纺织部﹑纺织部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她们有的刚退休,有的还在岗位上担任重要技术职务。她们都曾在毛纺战线上辛勤耕耘了30多年。他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总结经验写教材,无私地向学员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她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全体学员的高度评价。在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典礼上,吴文英部长十分重视,亲自专程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鼓励大家要继续提高自身素质,为进一步振兴纺织工业而努力。由于讲课内容精辟实用,很受全国毛纺技术人员欢迎,学会把讲稿汇编成"毛纺织产品和设计与染整"一书,向全国出版发行3000册。
四新报告持一直坚持进行,每周一至二次,内容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品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四年中共组织了279场,为各级领导提供信息,为科技人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创造了条件。
以上是学会针对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并为全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需要而举办的。四年来举办各类学习班﹑研讨班﹑培训班已成为我会重要工作。自办或与有关方面合办达77期,有4300多人参加学习,其他内容还有涂层整理新技术﹑变性淀粉浆料﹑化纤新品﹑计量技术﹑创造学﹑新产品开发﹑空调技术﹑环保法规﹑污水处理与化验…等。
四年间,学会积极组织每年约5﹑6次对海外的学术交流。如:充分利用在京组织的国际展览会机会,邀请海外专家作专题报告;接待台湾纺织学会理事长林宗华等作学术报告;接待苏联纺织与轻工业经济考察团,独联体代表团参观工厂和技术交流…等。也积极参加组织地区间跨省市的学术交流,如以"清钢除杂﹑设备改造"为主题的三市学术研讨会;北方7省市剑杆织机学术交流会﹑空调除尘学术交流会﹑电子测配色技术推广会﹑全国染色学术讨论会﹑针织面料品种开发与服装展示座谈会﹑化纤工业技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等。
四年中,共征集各类论文(含交流资料)480篇。其中1989年上报陈维稷优秀论文共92篇,结果得三等奖13篇;表扬奖13篇;1991年上报12篇,得三等奖3篇,表扬奖3篇。
学会还很重视青年科技人员的论文撰写工作,1990年推荐优秀论文11篇,参加第二届北京市科协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1989﹑1991年我会青科委和团委联合举办了第二﹑三届北京青年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分别征集到83篇和79篇,经评审第二届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第三届评出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
积极开展出版﹑科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配合学术活动,继续出版发行"北京纺织"共96000余册,开辟了技术改造﹑工艺研究﹑产品开发﹑空调暖通﹑引进吸收﹑国际往来﹑信息等栏目。并注意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多刊登经营管理类文章。
和企业一起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出版"科普小报"﹑"科技通讯",宣传科普知识。学会青科委与行政环保部门﹑团委联合举办了青年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等。
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如学会受行政委托,曾于1990年初,积极发动会员就如何制订好"北京纺织"八五"科技发展规划"进行认真深入的"百题大讨论"。以写论文﹑提建议形式,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充分发挥会员的聪明才智,为""八五"发展规划"献计献策。还对近几引进的大量设备,如何消化吸收,更好发挥效益,提出建议;1992年底,学会配合行政"八五"产品结构调整规划,以服装为龙头,组织部分专家进行重点的专题讨论,对北京纺织产品结构,提出建议,供行政领导参考。又如暖通专业委员会配合行政,推广新型结能空调,投资少﹑效果好,可节电30%等。
本届理事会期中适逢中国科协四大召开,张令慧同志又被作为北京市的代表光荣地参加大会。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年底,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同志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学会积极组织全体理事,会员认真学习,贯彻科协四大精神,为配合行政搞活大中型企业,献计献策;并贯彻向钱学森学习的决议,结合本职工作,联系实际,学习他的崇高品质,为繁荣我国科技事业,为发展北京纺织工业做出贡献。
在此期间,学会又连续获得88-89及90-91年度北京市科协先进学会及全国科协委办的"学会"杂志与有关专家共同评定为"学会之星"光荣称号。在市科协"四大"会上张令慧﹑王福如﹑戴秀生同志荣获铜镌荣誉证;朱筱毛同志被评为市科协先进工作者;陈玉添同志当选为市科协四届委员。
在学会五届五次扩大理事会上,还为曾对学会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蔡乾汉﹑徐孝纯﹑张承祜﹑季国才等5位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1992年6月顾凤珍同志调来学会工作,任副秘书长。
同年11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北京召开第20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上张令慧﹑蔡乾汉﹑徐孝纯﹑蒋志民当选为理事,徐孝纯﹑蒋志民当选为常务理事;张令慧兼任棉纺织专业委员会主任,蔡乾汉兼任毛纺织专业委员会主任。
在组织工作方面,几年来经过会员重新登记,不断发展新会员,到1992年底,共有4004名。
在筹建六届理事会的过程中,五届理事长张令慧向筹备小组提出因年老体弱,请求不要再提为理事候选人,得到小组的理解和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