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加纺织企业电子商务研修班!

 

 

贸易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中心新闻中心会员中心关于我们网站导航公司动态服务项目经营理念诚聘英才战略伙伴

北京纺织工程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

二﹑学会工作的恢复和重建。

粉碎了"四人帮",人心大快,全民欢腾。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学会积极恢复组织,于1977年12月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临时筹备小组,在全国纺织界元老﹑著名纺织技术专家﹑教育家张方佐(当时挂职北京纺织局总工程师)的鼎力支持下,在纺织部科研院院内觅定办公室。二届理事长周匡多方奔波,为着手成立各专业分会耗尽心力,并在当月召开了学会恢复大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纺织部副部陈维稷出席大会并讲了话。纺织局党委副书记李昭宣布了学会恢复。

随后,棉纺织﹑印染﹑毛麻﹑针织化纤﹑机械器材等7个分会先后成立。棉纺织﹑印染分会率先召开成立大会,都有千余人参加大会,盛况空前。

1978年11月17日,学会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68人。选出理事66人,常务理事17人,选出名誉理事长张方佐﹑理事长张令慧﹑副理事长蔡乾汉﹑黄克复﹑王福如。秘书长王继祖。

次年3月,召开学术年会。这是北京地区纺织科技界在1963年年会后,相隔16年召开的一次盛会。上海﹑天津﹑河北等兄弟地区学会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陈维稷﹑副理事长谢红胜﹑北京市科协副书记徐剑平﹑北京市纺织局党组书记李昭等领导亲监大会。年会的中心议题是共同探讨纺织科技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以年会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学会的学术活动,为实现纺织工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年会共征集到论文238篇,其中160多篇在会上宣读。 5月,学会举办全面质量管理系统讲座,共8讲,参加者约5000余人次。又举办化纤系统讲座,共10讲,参加者约1200人。

9月,学会和纺织科学研究所﹑纺织科学情报站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季刊《北京纺织》,经批准在全国公开发行。

10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17届全国代表大会暨1979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北京学会出席代表大会及论文作者共33人。参加交流论文19篇,交流资料20篇。

经选举:张令慧﹑蔡乾汉﹑王福如﹑吴宏仁﹑赵泽培﹑隋长河6人当选为理事,张令慧当选为常务理事。

1980年3月,中国科协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学会张令慧同志被选为大会代表,光荣出席大会。同年6月北京市科协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学会戴秀生同志当选本届委员会副主席。

1981年下半年起学会秘书长工作改由王福如同志兼任。

1982年10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南京召开了第17届2次全国理事会和纺织工业老厂技术改造学术讨论会,张令慧﹑蔡乾汉﹑王福如和论文作者共16人参加。

学会第3届理事会任期的主要工作,是把被"四人帮"疯狂破坏的秩序恢复起来;把学会各级组织机构健全起来;登记老会员,发展新会员。并把各项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等逐步开展起来。除上述学术年会和系统讲座外,从1981年到1983年还举办:《合理使用原棉》﹑《印染后整理》﹑《老厂技术改造方案》﹑《华北地区6省市使用外棉经验》﹑《印染污水处理》﹑《全国印染机械情况》﹑《重视少数民族工程技术人员》﹑《1983年春季北京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座谈讨论会。

比利时专家介绍《粗纺新技术HDB梳毛机的构造及工艺》﹑美国乔治亚州理工学院工程研究分院克利斯顿教授作《美国纺织技术与市场》;日本纤维学会会长石川欣造作《纺织学术》;局产品开发室第一期《产品开发学术讲座》;化纤分会和纺织工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化纤学组北京分组联合组织的《化纤学术报告》…等学术报告会。

与棉印分会﹑局技术处共同组织的《染化料学习班》共2期,每期一个月,第一期学员48人,第二期52人;与市纺织公司联合组织的《纺织品讲座》,每周三晚上课,学员80余人;与棉印公司共同组织的《空调学习班》,每周三脱产学习,学员41人…等技术学习班。

此外,还举办科普画廊,制作《中国山羊绒》,《中国牦牛绒》等科普电视片…等科普活动。

学术活动﹑技术交流﹑科普工作等初步开展起来了。但学会工作人员配备,学术活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学术活动场地的限制很大。因学会自己没有会址。只是先在纺织部科研院,后又在供销公司商借了一﹑二间房凑合办公。每逢举办学术报告会或学习班等都要临时找地方去租﹑借房子,常常往来奔走,恳求帮助扶持,对学术活动等受很多制约,大大影响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版权所有,北京纺织信息网!